开云(中国)20级硕士研究生在海洋交叉学科方向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2-09-02浏览次数:986

海洋学院20级硕士研究生殷铭超在导师曹海锦和王腾老师的指导下,在海洋潮汐过程对微塑料在海湾的输移作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并在环境领域国际权威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中科院大类二区,JCR Q1,期刊影响因子10.753,TOP期刊)发表了题为Tide-driven microplastics transport in an elongated semi-closed bay: A case study in Xiangshan Bay, China的研究论文,该工作是物理海洋学和环境学科的结合,充分体现了开云(中国)在交叉学科研究方面的优势。开云(中国)20级硕士研究生殷铭超为第一作者,曹海锦副教授为通讯作者,浙江工商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赵雯璐博士、开云官方注册讲师王腾博士、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黄伟研究员和厦门大学蔡明刚教授为本文的共同作者。论文简介如下:

海湾作为陆地和外海的过渡区,受频繁的人类活动的影响而面临不同程度的微塑料污染。在水动力因素的影响下,微塑料在海湾内可能存在持续积累的现象,威胁海洋生物的健康。本研究,以我国浙江省著名三大半封闭海湾之一象山港为研究区域,开展了多次表层水样采集,结合数值模拟研究了潮汐作用对海湾内微塑料输运的影响。本研究内容显示,象山港的微塑料丰度与其它海域相比,整体呈中等水平(890.6±419.4 particles/m³)。数值模式呈现了象山港内的微塑料空间分布,与相似时期的采样研究具有相同的特征。海湾中部狭长水道的存在,改变了潮汐对海湾内外侧微塑料输运的影响:大潮期间微塑料会倾向于在外港区汇集,而小潮期间则会朝着内港区以及中国东海迁移。在一个大小潮周期后,约70%的微塑料会留在海湾中。随着计算机水平的不断发展,借助数值模式研究海洋微塑料输运的影响已成为重要手段之一。

图. (a)象山港微塑料在大小潮期间的迁移(蓝色柱状图表示进入海湾西侧内港区的微塑料百分比,黄色表示离开象山港);(b)中央水道的存在影响了潮落潮流速。


Mingchao Yin, Haijin Cao*, Wenlu Zhao, Teng Wang, Wei Huang, Minggang Cai (2022). Tide-driven microplastics transport in an elongated semi-closed bay: A case study in Xiangshan Bay, China.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846, 157374. http://dx.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2.157374